胃痛该怎么办? 了解胃痛的原因, 症状, 不同胃痛位置差异与治疗方法

以下内容经圣保禄医院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及内镜中心主管乐家豪医生审阅

 

 

胃痛是一种常见的不适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从简单的消化不良到严重的胃部疾病都有可能。了解胃痛的原因、症状和诊断方法,对于及时处理和预防胃痛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相关资讯,并提供处理建议。

 

 

胃痛的常见原因

 

胃肠道疾病

胃痛可能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相关,例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道逆流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幽门螺旋菌感染、长期使用某类药物(如阿斯匹灵)、饮食习惯不良等因素引起。

 

生活习惯因素

长期处于焦虑或压力状态,可能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胃痛或消化不良。此外,过量饮酒与吸烟也会对胃部造成刺激,酒精和尼古丁可能损害胃黏膜,增加胃溃疡及胃痛的风险。而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例如长时间空腹、暴饮暴食或进食速度过快,都可能引起胃酸分泌异常,进而导致胃部不适甚至疼痛。

 

饮食类型

饮食习惯对胃部健康影响深远,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痛或引发不适。例如辛辣、酸性或高脂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部灼热感与疼痛的风险。此外,过量摄取咖啡因也可能影响胃黏膜,像是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可能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加重胃酸倒流。乳糖不耐症也是许多胃部不适的常见原因,部分人体内缺乏乳糖分解酵素,导致食用乳制品后容易出现胃胀或腹痛的情况。另外,若果吃了不洁净的食物,细菌感染了肠胃或血液,有机会导致急性胃痛。

 

胃癌的可能性

虽然较为罕见,但胃痛也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之一。如果出现持续性胃痛、体重无故下降、伴随食欲不振或黑便等症状,就应及早就医进行检查。

 

 

胃痛的主要症状?

 

胃部胀气

胃部胀气是常见的胃痛相关症状之一,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肠道内气体积聚的表现,通常伴随打嗝或排气。

 

腹部胀满

进食后感觉腹部胀满感可能与胃食道逆流、胃炎或胃溃疡有关,特别是在进食后更为明显。

 

胃部或腹部痉挛、疼痛

突发性或间歇性的腹痛可能是由胃炎、胃溃疡、胃食道逆流引起,疼痛的性质可能为烧灼感、刺痛或绞痛。

 

腹泻或便秘

这些症状可能与肠易激综合症或胃部疾病有关,特别是当胃痛伴随腹泻或便秘时,可能与肠胃感染、肠躁症或食物不耐症有关,应考虑进一步检查。

 

 

胃痛的诊断方法

 

胃痛位置在哪里?

胃痛的位置可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不同部位的疼痛可能对应不同的健康问题。

  • 上腹部疼痛:常见于胃炎、胃溃疡或胃食道逆流,可能伴随灼热感或恶心。
  • 下腹部疼痛:则可能与肠胃蠕动异常、肠易激综合症、肠道感染或便秘有关。
  • 右侧腹部疼痛:可能与胆囊炎、胆石症或肝脏问题有关。
  • 左侧腹部疼痛:可能涉及肠胃痉挛、脾脏问题或结肠疾病。

 

 

腹痛不一定是胃痛!多种器官问题都可能引发腹部不适

 

许多人一旦腹痛,第一时间会联想到「胃痛」,但其实腹痛的成因非常多元,除了胃部疾病外,小肠、大肠、胰脏、肝脏、胆囊,甚至心脏或泌尿道等器官出现问题,也可能表现为腹痛或胃痛。例如:

  • 上腹痛:除了常见的胃溃疡、胃食道逆流,也可能是急性胰脏炎或心肌梗塞。
  • 右上腹痛:可能与胆囊炎、肝炎有关。
  • 下腹痛:有机会是泌尿系统或肠道问题。

 

轻微腹痛的处理与警讯

大部分轻微腹痛,如果已有明确诊断(如胃食道逆流、便秘等),可依医嘱服药或自行缓解。但若腹痛剧烈、持续,或伴随发烧、呕吐、黄疸、血便、排便习惯改变等异常症状,则可能是急性阑尾炎、腹膜炎、胰脏炎等严重疾病,必须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延误。

 

胃痛原因众多,不能单靠症状自行判断

胃痛不一定就是胃部疾病,也可能是心脏、胆囊、泌尿道等其他器官的病变。因此,若腹痛或胃痛反覆发作、位置异常、或伴有其他警讯症状,应及早寻求医师诊断,避免错过黄金治疗时机。如果疼痛持续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早就医检查,以确保及时诊断与治疗。相关检查可以在圣保禄医院的综合专科中心进行,若有肠胃科相关病征,将安排至内镜中心作进一步检查与治疗。

 

饱食与空腹时胃痛的不同原因

胃痛的发生时间与饮食状态有关,不同时间出现的胃痛可能提示不同的病因:

  • 空腹时胃痛: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可能在空腹或夜间加重。此外,也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或胃溃疡有关,因为空腹时胃酸会直接刺激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导致疼痛。
  • 進进食后胃痛:可能与胃食道逆流或胃溃疡有关,特别是在进食后1-2小时内出现疼痛。此外,也可能与消化不良、胆囊疾病或胃酸逆流有关,这些情况会在胃部负荷增加时加重症状。

胃痛的具体原因需要结合个人的症状、饮食习惯和生活状态来判断,必要时应进行专业检查以确定病因。

 

 

胃痛的处理方法?胃痛吃什么?

 

避免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食物难以消化,会增加胃部负担,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加重胃痛。建议在胃痛期间避免食用油炸食品、肥肉、奶油等高脂肪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白粥、清蒸鱼、豆腐或煮熟的蔬菜。

 

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

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从而引发或者加重胃痛。建议在胃痛期间避免食用辣椒、胡椒、大蒜等辛辣食物,以及咖啡、酒精、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饮品,选择温和、清淡的饮品,例如温水或淡茶。

 

减少每餐食量

过量进食会增加胃部负担,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引起胃痛。建议尽量保持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过度饥饿或者暴饮暴食,而一次性摄入过多食物,每餐吃到七分饱即可。

 

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处方药物

如果胃痛症状持续或变得严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如抗酸剂、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或抗生素等。

 

 

何时应寻求医疗帮助?

 

一般的胃痛可能只是消化不良或轻微胃部不适,但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早就医,以防潜在严重疾病影响健康。

 

解便困难或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如果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如持续便秘、腹泻,或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可能与肠胃功能异常或肠道疾病有关,应及时就医。

 

体重无故减少导致显著消瘦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可能是反映身体有潜在的健康问题,如胃部或肠道疾病,甚至可能与恶性肿瘤有关。特别是当伴随着胃痛时,应尽快就诊,不要掉以轻心。

 

持续性胃痛或经常性腹痛

若胃痛持续不缓解,甚至超过数周,或反覆发作且影响日常生活,特别是在进食后或空腹时,可能涉及胃溃疡、胃炎、胃癌等疾病,应进行详细检查。

 

出现皮肤或眼白黄疸症状

黄疸(皮肤及眼白变黄)可能与肝脏、胆囊或胆管问题相关,如胆结石或肝病,也可能与消化系统问题有关,需尽快检查。

 

腹部胀气伴随水肿和体重增加

如果胃部或腹部异常胀大,且伴随水肿与体重增加,可能是心脏疾病、肾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表现,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排除肝脏、肾脏或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影响饮水和进食

若因胃痛、恶心、吞咽困难等问题导致进食与饮水受影响,可能会引发营养不良或脱水,应尽快寻求医疗帮助,以确保身体正常运作。

 

如有出现以上情况, 建议预约香港圣保禄医院综合专科中心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胃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胃痛的方法取决于其成因,若症状较轻微,可透过饮食调整及生活习惯改善来舒缓。但若胃痛持续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则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来缓解不适并治疗潜在问题。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医生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胃痛成因,开立适合的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 抗酸剂(Antacids):中和胃酸,缓解胃灼热与消化不良,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 H2 受体拮抗剂(H2 Blockers):减少胃酸分泌,如雷尼替丁(Ranitidine)、法莫替丁(Famotidine)等。
  • 质子泵抑制剂(PPIs):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胃溃疡、胃食道逆流,如奥美拉唑(Omeprazole)、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
  • 促进肠胃蠕动药物:如多潘立酮(Domperidone)、莫沙必利(Mosapride),有助于改善胃胀、消化不良及胃排空异常。
  •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Sucralfate)、胶体铋(Bismuth),可保护胃黏膜,减少胃酸对胃壁的伤害,适用于胃炎或胃溃疡患者。
  • 抗生素:若胃痛与幽门螺旋菌感染有关,可能需服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来根除细菌。

 

胃镜检查

当出现反覆胃痛、消化不良、吞咽困难、呕血、黑便或怀疑有胃溃疡、胃炎、胃癌等症状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胃镜检查(食道、胃及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O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OGD)。胃镜检查是一项安全、准确的内窥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道、胃及十二指肠的内壁情况,并可即时进行活组织检验或治疗。胃镜检查的主要用途包括:

  • 检查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原因
  • 发现及诊断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等病变
  • 侦测及处理上消化道出血
  • 取活组织样本作病理化验

 

胃镜检查一般在局部麻醉或镇静下进行,医生会将幼细的内窥镜经口腔伸入食道、胃及十二指肠,过程约需15至20分钟,病人通常可于当日回家。

 

如你有持续肠胃不适或医生建议进行胃镜检查,欢迎了解圣保禄医院内镜中心胃镜检查服务 ,由专业团队为你提供安全、舒适的内窥镜检查及全面跟进。如需预约医生或查询,欢迎浏览综合专科中心网站或致电查询。

 

 

胃痛的舒缓与预防方法

 

日常生活中,透过调整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胃痛的发生,并维持肠胃健康。

( 按图放大 ) 

 

减少压力

压力过大会影响肠胃蠕动及胃酸分泌,增加胃痛风险。可透过运动、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式舒缓压力,维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影响胃部功能。

 

规律性进食:尽量保持三餐定时定量

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建议每天定时进食,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空腹,以维持肠胃稳定运作。

 

容易消化的食物

为减少对胃部的负担,可选择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蛋、熟透的蔬菜、瘦肉等。避免过冷、过热或高纤维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部。

 

忌食物列表

某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部不适,应尽量避免,包括辛辣、高油脂、高酸性食物,以及含咖啡因的饮料。

 

避免饭后立即躺下或进行剧烈运动

饭后应至少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坐姿或轻微活动,以帮助食物消化,减少胃食道逆流的可能性。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以免胃部受压影响消化。

 

 

常见问题

 

胃痛是否因为胃酸过多?

胃痛并不一定是因为胃酸过多,也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如果症状持续,应进行检查以确定原因。然而,胃酸过少也可能引起胃痛,因为胃酸不足会影响食物消化,导致胃部滞留时间过长,引发不适。

 

胃痛是否与情绪或情绪病相关?

是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对肠胃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压力、焦虑、忧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影响肠胃蠕动和胃酸分泌,进而导致胃痛或消化不良。

 

胃痛是否会逐渐恶化,并可能导致溃疡、癌症或其他疾病?

胃痛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多种消化系统问题的症状。部分胃痛属于短暂性或功能性问题,无需过度担心;但若胃痛持续或频繁发作,可能与某些严重疾病有关,若未及时处理,确实有恶化的风险,甚至可能发展为溃疡或癌症。

相片只供参考。